9月26日上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廖明以《广东所需,仲恺所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贡献仲恺力量》为题,在白云校区教学楼②503课室为轻工食品学院包装251、营养251和质安251的新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

廖明围绕“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的仲恺贡献与青年责任”等三个方面,深入解读我国改革开放的建设进程、广东发展总体情况以及学校在此过程中的担当作为。在讲解“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时,廖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鲜明对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全新选择。探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实践”时,廖明则指出广东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站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前沿,担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把广东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短板变潜力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的仲恺贡献与青年责任”时,廖明讲述了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核,以及在各历史阶段的责任担当。他指出,学校近年来充分发挥“农工并重”的特色优势,投身“双百”行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在培育、壮大梅州兴宁鸽、丰顺橄榄、佛冈粉葛、潮州狮头鹅、和平猕猴桃等地方特色产业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
廖明勉励广大仲恺青年学子:一要与时俱进,锤炼扎实学识;二要跨界融合,深耕学科交叉;三要敢闯会创,锻造创新能力;四要传承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课后,同学们反响热烈,一致表示通过学习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这一课题的理解,明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职责使命,将激励他们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时代洪流中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