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政办公室
 首页  学校领导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服务指南  资源下载  档案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统战工作>>党派团体>>正文
农工党广东省直仲恺支部
2016-09-12 18:14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具有光荣统战传统的学校。学院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创办于1927,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纪念廖仲恺先生并光大他扶助农工的遗愿,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筹办并经当时国民党中央批准的。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解放后为仲恺农业学校。1984年学校升格为大学,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同志亲笔提写了校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在宽松和谐的政治氛围中,中国农工民主党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组织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1. 组织沿革

1987年,王华金同志从华南农业大学调入,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最早的成员。

到1993年初,随着陈海德、叶向斌的加入和田慕真、魏柯非的转入,成员已有5人,隶属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机关支部,王华金同志时任省委委员和支部副主委。当时,在学院内独立组建党支部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但随后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魏柯非年中移民加拿大,二是王华金1994年初出车祸,成立支部的进程暂时搁置。

2005年9月22日,代表6个成员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支部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开会成立。中国共产党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安利、副书记高岳仑、统战部长张爵玉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魏光群副主委、组织处刘红处长、吴丽珍副处长以及学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的代表到会指导、祝贺。会上经投票选举,蒋林同志任支部主委,陈海德任副主委。

2008年6月,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支部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支部。

2.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支部成立后,在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会和学院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努力搞好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党派职能。支部始终把提高成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团结广大成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作为工作的重点。支部积极组织成员深入学习了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进一步加深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信念,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对统一战线如何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年来,有4人次获学院的嘉奖,2008年陈海德被评为学院首届师德标兵。

组织建设方面,每个新成员的发展,都是根据民主党派的主要界别分工和对成员高职称、高学历的要求,在与学院统战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由个人自愿申请,支部经过半年以上考察后讨论通过,最后报请农工党省委批准的。规范的组织程序,为确保成员素质提供了必要的保证。目前,支部共有成员9人,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3位有博士学位;3位是医务人员、4位教师(分属3个院系)、退休2人。

支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过好组织生活,以增强大家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诸多方式中,大家比较喜欢的是下班后一起夜上白云山,在健身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充分的讨论。

3. 社会服务

支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与学校领导举行专题座谈会,就学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支部的建议。

支部结合部分成员的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成员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先后到高要市乐城镇、鼎湖山、南昆山等地进行过社会调研,并就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等问题开展相关的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活动。

支部成员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热心社会公益。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支部全体成员踊跃捐款支援灾区重建,除了在学校捐,还以支部的名义通过农工省委捐了800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远在美国当访问学者的林海琳同志,闻讯也慷慨解囊认捐。

关闭窗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版权所有

邮编:510225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